新华网上海10月31日电(凌纪伟)创新永不止步。来自全球各地的政要、专家学者、企业家们,又一次共赴上海,相约浦江创新论坛。
10月30日,创设于2008年的浦江创新论坛迎来它的第11次启幕。十年再出发,又迎新时代,在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号角的关键时刻,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攻坚期,论坛紧扣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响应世界各国对创新发展的新关切。参会嘉宾们群策群力,让创新的热潮在浦江之畔涌荡,让创新的声音再次响彻全世界。
共谋创新之道,共商创新之策。以“新时代创新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1场开幕式暨全体大会,4场特别论坛,11场围绕创业者、区域、金融、政策、产业、未来科学、文化等不同主题的专题论坛,吸引200余位发言嘉宾,人数创历届之最。
推动创新再出发
创新常谈常新。今年的主题聚焦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具有特殊的时代内涵。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主旨演讲中表示,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成长空间、关键的着力点和主要支撑体系。
实现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是强化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如何做好这个支撑,正是浦江创新论坛十年来持之以恒的宗旨。
“开放是上海的最大优势,协同是科技创新的必然趋势。”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会上指出,上海要坚定不移走开放、协同的创新之路,搭建国际创新大平台,促进全球技术、资本、人才有效对接、有力协同、有机联动,使上海成为开放度高、吸引力强、能出成果的创新首选之地。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在致辞时提出殷切希望,期盼与会嘉宾在浦江创新论坛分享真知灼见、共谋创新发展,为上海建设科创中心、为全球科技创新事业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科学的春天40年,本届论坛高瞻远瞩、不忘初心,以更具前瞻性、战略性和系统性的研讨,在服务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征程中,迈上了新台阶,谱写出新篇章,担负起了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在大会演讲中所言,“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对浦江创新论坛而言,十年再出发最好的寄语就是再创新,再突破。
开拓国际合作新未来
要开拓创新,就要有开放的视角和国际合作。浦江创新论坛天然的国际化基因,为政府间和产业界拓展合作搭建起绝佳平台。
自2012年首创主宾国机制以来,6个国家先后受邀作为主宾国参加论坛,成为开拓国际创新合作的受益者。今年主宾国为葡萄牙,作为一个热衷创新的国度,葡萄牙的诸多创新成果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率团出席论坛的葡萄牙科技基金会主席保罗·费劳(Paulo Ferrao)在演讲中说,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相关机构合作,浦江创新论坛将是一系列合作当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如保罗·费劳所言,在10月31日上午举行的中葡科技创新合作研讨会上,葡萄牙不仅展示了在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也表达了希望借助论坛加大与中方在可再生能源、生物、农业、海洋和新材料领域合作的愿景。
实际上,不仅是主宾国葡萄牙,其他前来参会的国际政商人士也在会上表达了相同愿景。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席Antoine Petit在会上许诺,将为促进中法两国科技交流铺路架桥,通过一系列研究项目扩大双方国际合作成效,促进两国战略性合作。
在绿色技术银行高峰论坛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贸易投资和创新司负责人专门为大会发来祝贺视频,希望在绿色技术领域加强合作,以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合作是唯一出路。谈到国际合作中遇到的难点,经合组织科学和技术政策部门高级经济学家Mario Cervantes分析说,根源在于一些国家缺乏国际化视角。Cervantes呼吁,各国应建立信任关系,消除国家间合作的障碍。
前沿创新领域前瞻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也变得越发复杂。今年,浦江创新论坛瞄准的其中一个前沿领域是复杂网络。这一全新研究引起全球科学家极大兴趣,对复杂性的掌握将如何塑造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呢?
纽约市立学院物理学教授Hernan Makse说,未来复杂性科学有两个重点维度,一个是机器学习,一个是网络科学。在复杂网络研究当中既有数学,还有基因学以及很多交叉学科,所以跨学科的合作是未来创新的核心。
继“人类基因组计划”后,人类表型组学研究已成为又一战略制高点,它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突破口。
“有深度基因组学,我们就能够深入了解如何更好地防治慢性疾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Leroy Hood在论坛上说,起初人类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深度的表型组学能提升我们对于疾病的了解,它的科学重要性正在被发掘。
未知总是大于已知,青年科学家对于解密未知世界总是乐此不疲。
为更好凝聚青年力量、传递青年声音,2018浦江创新论坛首次增设科技创新青年领袖圆桌峰会。
会上,中科大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陆朝阳,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AI研究院副院长魏思等一批45岁以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青年科学家、创新创业先锋,聚焦青年的创新力量和成长之路,围绕未来的世界科技创新趋势和理想的创新型城市形态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现在很多年轻的科学家已经挖到别人没有挖到的深度,令人看到未来创新的活力,看到中国未来科技发展的希望。”中科院院士丁奎岭在聆听讨论后感叹说。
谈到本次研讨的主题——关于未来的第N种可能,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马俊如认为,其中一个可能是必然的,即未来世界是不断由年轻人创造的。
“研究是一项长期投资,很难预测什么时候能取得成果。”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弗兰克·维尔泽克呼吁,要从一开始就为年轻人提供支持,为他们着眼于未来进行远期规划,为他们铺就一个从摇篮到机构的漫长科研能力发展之路。
智库作用日渐凸显
回顾往届成果,不难发现,浦江创新论坛自身一直在创新求变,一直努力拓展论坛举办形式和发布最新创新思想。
今年,论坛联合相关机构共同策划发布了一系列智库研究成果,包括首次发布《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8》,并继续发布《2018中国科技金融生态年度观察》《2018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2018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报告》等。
值得关注的是,按照年会+会议季的办会机制,一批聚焦重要议题开展的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和创新创业活动也纳入浦江创新论坛品牌。
今年,为期2天的首届绿色技术银行高峰论坛,作为浦江创新论坛的特别合作论坛亮相。“期待绿色技术银行按照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发展思路和原则,抓住时机、扎实发展,把绿色技术银行的建设做实做好做出成效。”绿色技术银行建设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科技部社发司司长吴远彬在会上发出号召。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多领域、跨学科、群体性突破新态势,技术更迭加快、业态多元化、产业融合化、组织网络化等成为必然趋势。多要素融合的创新模式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提供了新机遇。
在这种大背景下,政策分论坛充分发挥政策前瞻引领作用,及时瞄准“促进融合的创新政策”,邀请中外科技创新政策研究专家把脉研讨,为解决未来难题寻找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胡志坚在会上提出,应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考虑未来中国创新体系的演变,做好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融合,创新发展和绿色、开放、共享之间融合等。
区域合作结出硕果
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应对当前和长远挑战的重大战略选择。放眼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我们也离不开区域经济的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一体化是我国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构成。本届浦江创新论坛审时度势,重点聚焦两大区域发展,为形成错位发展、协同发展问计求方。
在区域城市分论坛,各方达成一系列共识,签署《长三角地区加快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战略合作协议》,发布《推进长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协同发展 共同构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倡议书》,建设启动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下一阶段,三省一市将推进一个聚力、三个联动和一个对接,合力推动国家重点任务,强化长三角优质资源协同,整合长三角科技力量,协同推进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等高水平科技平台共建、共享和融合发展。”上海市科委副主任朱启高介绍道。
广东是一方创新创业的热土。这里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更有良好的创新生态;这里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更有企业家对科技的旺盛需求。
广东既是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是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还是正在建设中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地区。
作为本届浦江创新论坛的主宾省,广东省副省长黄宁生率代表团参会。他在开幕式上表示,广东近期将重点推进的其中一项工作,就是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强与港澳合作,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十年来,浦江创新论坛不变的宗旨,是致力于成为重要信号的释放地、重要话题的引领地、重要论述的策源地,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在推动世界和中国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全球创新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浦江创新论坛“新十年”的开局之年。立足新时代、新起点,这个以聚焦创新为使命的思想传播平台,未来还将向全世界展示出怎样的创新姿态值得期待!